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椰 實習生劉宇博 北京報道
6月10日,國家能源局發布了《關于組織開展能源領域氫能試點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?!锻ㄖ访鞔_,此次試點分為項目試點與區域試點,將圍繞氫能制取、儲運、應用以及共性支撐4大核心領域的11個具體方向展開。
項目試點由業主單位進行申報,以單一試點方向為主,要求項目商業模式清晰、成本效益明顯、減碳效果突出;區域試點由牽頭城市進行申報,覆蓋氫能“制儲輸用”多個試點方向,對城市層面的氫能產業發展規劃、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策配套能力提出了系統要求。
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《中國氫能發展報告(2025)》,2024年,我國氫能全年生產消費規模超3650萬噸,位列世界第一位。截至2024年底,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累計建成產能超25萬噸/年,我國占比超50%,已逐步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引領國家。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規劃的謀劃之年。
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徐繼林在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國家能源局將持續推動氫能產業政策接續發力,積極落實氫能納入能源管理相關工作,加快推進氫能領域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應用示范,促進“制儲輸用”全產業鏈發展,進一步完善氫能產業生態、優化產業發展環境,為“十五五”時期氫能產業提質提速建立堅實的基礎。
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,氫能試點工作的全面啟動為行業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,并將對氫能的未來規劃與建設產生重要影響。從產業鏈的視角來看,“制儲輸用”這四大核心領域涵蓋了整個產業鏈的關鍵環節,而這些領域均面臨著技術與經濟方面的挑戰。
業內氫能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中國氫能產業具備顯著的比較優勢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:一是成本優勢突出,中國綠氫生產成本約為3—4美元/公斤,海外至少是6美元/公斤,更高可達超10美元;二是發展動力更強,我國擁有大量可再生能源,特別是風電和光伏,當前綠電消納面臨電網接入和市場化交易的限制,促使眾多綠氫項目應運而生,作為綠電的下游出口渠道。中國的氫能發展具備更強的結構性內生動力,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。
氫能產業的上游、中游及下游各環節各具獨特性。關于氫能的制取,《通知》明確提出了三個方向:規模化制氫及一體化、先進柔性離網制氫以及清潔低碳氫能的綜合開發。林伯強認為,在上游制氫環節,若地方能獲得適當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發展環境,像西部地區,利用豐富的風能、太陽能和水力資源開展規?;稍偕茉粗茪?、核電制氫項目將具有巨大發展潛力。
《通知》在氫能應用方面,指出了煉油及煤制油氣綠色替代、氫氨燃料供電供能、氫儲能長時長效運行、能源領域綜合應用4個試點方向。
在氫能全產業鏈的“制儲輸用”四大環節中,最具挑戰性的無疑是應用端。上述氫能專家表示,目前中國氫能產業以供給驅動為主,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手段來拉動下游重工業的減排轉型,因此綠氫應用場景十分有限。應用端的規?;卣挂蕾囌咭龑?,尤其需要國家在需求側出臺更具實質性的激勵措施。
轉自百家號21世紀經濟報道,原文鏈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34637156112715836&wfr=spider&for=pc